硕士孕妇为孩子去香港读大专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23-10-04 11:00:27很长时间以来,教育一直被中产父母视为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也与“自由”深度绑定。今年港府宣布取消优才配额限制后,香港签证瞬间吸引了内地一二线城市大量中产。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争取香港身份的目的,是为孩子寻找一条捷径。拿到签证只是计划的第一步,利用规则在港续签7年,获得香港永居身份,让下一代有资格参加“400分上清华”的华侨生联考(DSE,又称香港“高考”),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今天我们讲述一个更为特别的版本,来自内地的90后女生小刘,为了给下一代博一个没那么窄的未来,“孩子连个受精卵还不是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筹谋十几年后的事情。
为了混个香港临时身份,继而顺理成章地在港生产,孩子落地便是香港永久居民。研究生学历的小刘决定去香港读大专。因为一些意外,她的愿望没能实现,经历过紧急保胎时的惶惶不安,产房里的痛苦挣扎,体验过新生命降生那一刻的心潮起伏,她也对执着的一切有了新的感悟。
「港宝」梦碎,变成「深圳宝」
距离邮递资料已经过了整整一个礼拜,我每天一上班就刷新邮箱,还是没有一点进展。度过了难捱的周末,礼拜一我实在忍不住拨通了学校的电话,等待了自动播报的粤语念了良久,对面才有老师接通。我自报家门说了情况,他操持着并不熟练的普通话回复我,学院领导已经知道了我的情况,正在商量回复邮件呢。
他说,考虑到我怀孕接近28周,上学不便,即便是申请递交到移民局,港府也不会给我发签证,综合因素下他们没有提交,并决定将我offer有效期延至明年。言下之意,我读不成书了。虽然早有准备,但当我真切地从对方嘴里听到这个噩耗时心仍凉了半截。
我知道,至此,一场筹谋两年多的“港宝落地计划”正式梦碎了。
挂了电话之后我摸着肚子抱歉地告诉两个孩子:对不起,你们的人生要开启hard模式了。不是你们来早了,而是妈妈准备不充分,如果去年就开始申请说不定现在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过话说回来,去年形势是另一翻天地,跨市都困难,何况是出境。事已至此,我只能苦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来是老天爷不让我过,我也只能接受。
两个月后,我在老家内地顺利生下了双胞胎,生产的那一天,两家大人来了十多个,围着孩子欢天喜地各种拍照发朋友圈,庆祝二三十年家里没有添丁进口的大喜事。只有我心情复杂,本来是两个香港宝宝,现在只能变成深圳宝宝(我的户口在深圳)了,一河之隔,人生大不同——“港宝”轻松上八大(香港八所公立大学),“深圳宝”中考就得五五分流进技校。
所以孩子连个受精卵还不是的时候,我就得操心十几年后的事情。其实我对香港毫无滤镜,此前我在深圳待了六七年,没有封关之前周末经常和朋友去深圳河对岸游玩购物。一开始觉得新鲜,后来习惯了,“国际大都市”也就祛魅了。
想把孩子生在香港,纯粹是为了将来高考。落地港宝即可获得港籍永久居民身份,孩子将来能以港澳台侨胞身份参加DES考试,400分就可以探上平日不可企及的名校。就算不回内地上学,考上八大的几率也远远高于985,这就是我的动机。
并非只有我这么想,十多年前,很多广东产妇转程赴港产子,导致港府把政策修订成孩子双方父母必须有一方持有香港身份才能是顺利落地。为此,已经读到研究生的我折节又去香港上大专,就是为了拿身份,好让孩子名正言顺。
我看好了房子,找好了医院,和学校前后沟通都很顺畅,不承想因为老实跟学校交代怀孕的事实,加重了他们的顾虑。所以还没等到移民局,学校先把我拒绝了。从小秉承着“凡事预则立”的我做事通常有规划,也甚少失手,没想到在生孩子这一步上我马失前蹄。一想到这里,我就恨不得给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坐月子期间,准确地说,是从知道事情成不了一直到坐月子期间,由于孕激素下降,我一直沉浸在低落情绪当中。越觉得孩子可爱,我越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就像网上和说的,“人生过活已如此不易,为什么还要生下孩子来和你分享苦难。”
「小镇错题集」的决定
说起来,我和老公也是拥有“全球视野”的国际范儿年轻人。八年前,大学一年级的我攒了一学期的旅费去东南亚旅行,那我是第一次出国,在一家旅店里认识了同样工作间期跑出来玩儿的他,从此我们成了驴友,结伴走了几天。分开后我们微信保持着联系,渐渐走到了一起。
旅行圈很小,经常聊的话题里,有我们共同认识的朋友,其中有一些人专门去到美国、加拿大生孩子。我还在深圳见过不少跨境学童、小小年纪学小语种的。我以为是人家条件好,直到和我一起住过青旅的“屌丝”小王也借着技校学历,拿到加拿大签证,然后结婚备孕,我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门道道。
小王是福建龙岩人,她们那儿也算半个侨乡,她很多亲戚朋友都在海外,消息很是灵通。她神秘地和我说,自己之所以大费周章跑到北美,就是为了生孩子。“落地就是加拿大人,一出生就有一笔奶粉费一直给到18岁。养孩子几乎没成本,回国念书享受9年义务教育,高中供三年,大学参加汉语考试就能上清华,就算回加拿大念也是本国公民,不要学费……”
在小王振振有词的盘算里,生孩子竟成了个净赚的买卖。尤其是最后一点,着实让人蠢蠢欲动。我和老公学历都不算低,一个硕士一个博士,可出生在高考地狱模式的山河四省。只有我们知道自己是怎么千军万马走过这条独木桥的。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最高学历是初中一年级,给不了我任何学习上的帮助,甚至家里连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都没有。为了读书,我大冬天经常一个人在没暖气的冷房间裹着棉被背单词、写作业。手上脚上都是冻疮,三九天好了又复发,经常痛痒难耐火辣钻心。上初中的路上,我从不和同村小伙伴聊闲话,永远是一个人在背书。可学校教育资源太差,老师上课都是说土话,即便成绩在镇上拔尖,去到市里面上高中我也仅是中下游的水平。
高中时数学跟不上,一节补课费100,我心疼钱自己买练习册做;大冬天不到六点起到教室背书,整栋教学楼的第一盏灯经常是我点亮的。即便如此,高考才勉强上了500分,去到了离家十万八千里的广东二本求学。我从来不是天资聪颖款的学生,考研时我也付出了200%的心血,仍结果平平。
在网上,像我们这样的孩子甚至不配叫“小镇做题家”,姑且算本“错题集”。反观我的大学舍友,父亲是海关的公务员,母亲是深圳公立医院的大夫,她一毕业家里人就指导她考公,很快进了卫生系统,找了个高中同学,过上了毫无忧虑的生活。
过往生活经验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人生最大的分水岭便是投胎,孩子就是在活父母。我知道自己努力的极限就是成为一个普通人,在教育更加内卷的20年后,我的孩子不会比我更好。
所以在很压抑的那几年,我隔着朋友圈看小王在大洋彼岸滋润的生活才发现人家的先见之明。好在我年轻,现在准备也不晚。从2021年开始,我就从深圳回到了内地老家,一边和男朋友准备结婚事宜也一边备考雅思,希望复制小王的路线给后代博一条出路。
争分夺秒拿身份
计划实施起来很困难,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雅思考试取消了很多次,美加的旅游签也停了很久,就算是当时递交申请排队,也要排到大半年之后,把我“黑过去”生子的路也断了。而另一边我订好的婚礼日期也一再被酒店取消,眼看着晃荡了一年事情毫无进展,2022年我决定赴港读书。
“既然出不了国,香港也是最优选”,彼时香港政府由于人才外流,正宣布优才配额取消来吸引内地人才。我觉得是个机会,香港离家近,往来方便,真过去生孩子了有什么事也有人照料。
经济上的考量也是重要因素。如果是走最普遍的优才引进途径,我不仅要花7年时间,还要一家子经常往返香港。这其中消耗的财力和精力成本很高。而且据统计,优才最终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拿到永居。
如果不办,两个孩子,学区房、生活费、兴趣班,都是不小的开支,去香港读书生港宝,能相当程度上节省一笔,至少在我老家省份的顶级中学,港澳台籍学生都是免试入学。
我英语很差,申请研究生希望不大,开始退而求其次申请当地的副学士,相当于国内的大专。这在以前都是内地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去香港曲线救国的方式,现在也被留学中介包装成能拿身份捷径。我没那么多余钱请人谋划,只能是自己一个个学校查DIY。
按照计划,我2023年3月份提交申请,4-5月份进行面试,6月拿offer,8月跑一趟香港拿学生换身份证(香港身份分居民和永久居民两种,通过求学前去能拿到前者,后者则需待满七年),9月以后就可以备孕生子。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去年年底,一位老中医给我诊脉,说我天生子女宫弱,身体性寒,不易怀孕,让我做好长久打算。我索性提前开始备孕,没想到2月份递交材料的同时,我就得知自己已经怀孕了,且怀的是同卵双胞胎,千分之一的几率!在B超床上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即兴奋又担忧,兴奋自己一次中俩,实在是得老天垂怜撞大运;担忧的是孩子来的时间和申请冲突,不知道能不能顺利通过。
两个,不忍心打掉,也担心打掉之后对身体有害不能再次怀孕。我硬着头皮按照计划继续申办读书事宜,只是时间更加紧迫。为了能多加几成胜算,一开始还精挑细选学校的我瞬间来者不拒,只要招生我就海投简历,文学、社工、保险、新闻……但凡所学专业能和我过往扯上一点关系,我都发申请,自我介绍写的情真意切,好像真的是个“人到三十想追求自我的女性的觉醒”,实际上的目的我羞于表述。
眼看着肚子越来越大,我也越来越焦虑。终于在4月份,我接到了香港两家高校国际学院的线上笔面试通知。英语不好的我提前两个礼拜就开始背面试相关问答,“你为什么读了研究生了还要来念副学士”、“简单说一下你未来在香港的计划”、“你读这个专业的优势在哪里”比照着小红书上前辈们发的经验,我A4纸足足打了6页问题翻译成英文,希望能万无一失。
孕期嗜睡,反应迟钝,做什么都容易累,为了应付这场考试我下足了工夫,上班有空了就背,睡前都要过一遍,还让老公抽查我。万分紧张中等来了面试,面对镜头,我刻意遮掩自己的身体,不断放慢讲话速度缓解紧张,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学校的两场面试我都顺利通过了。只是后一家Top20港校的笔试数学题太难我没看懂遗憾落榜。
截止到7月,我只收到了一个offer——即便在香港它入学门槛很低,人们都说它“给钱就让进”,我还是很开心。拿到入场券后我火速准备学生签材料。按照港府规定,怀孕28周就不能入境,此时我已经怀孕26周,时间非常紧迫。申请表、财产证明、学位证明,一上午忙个不停,我算过了,审核时间一周,等我拿到签证时将将擦边。
为了争分夺秒,我的邮寄资料都是走的加急特快送往香港,之后便开始日夜祷告,希望能快一点通过。邮箱的刷新都是按分钟计划,可惜等了一周还是音信全无,慌乱之下我电话求证,这才酿成大错。
临门一脚
那天我本来是想问老师,如果因为怀孕延期入学是否需要重修课程。事实上,这也是我确实关心的问题,我想着既然已经出了钱就想把书念完,没想到老师直接问怀孕多久了,我如实交代,当场对方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说需要的话可以给我延期,不然学分压力会让刚生完孩子的我应付不过来。没想到后来老师因为这个顾虑,没有帮我提交资料去办签证。
我相信她是出于好心,“如果入境的时候你正好满28周,即便是拿着学生签也会被拒绝入境,而且说不定会上黑名单,以后你再想读书就难了”我听明白之后道谢并挂了电话,知道事情已经有了定论。其实在小红书上我早看到过前辈分享,即便是不满28周的孕妇去游玩,也会经历海关的盘问和返遣,何况是像我这样拿着学生证的大肚婆,程序上没问题,目的上是司马昭之心。就算拿到签证走到关口,能不能顺利进去全凭海关的评估。
老公劝我算了,双胎本来就是高危妊娠,我因为压力过大还一直孕反严重,保重身体让孩子平平安安的生下来比什么都重要。我嘴上答应着,心里还是很不甘。毕竟与别人的拍板决定不同,我真的想了很久。无法排解这份失落,我隔着太平洋与小王诉苦。她听到之后一面替我可惜,也一面化作智囊团给我出主意。
“我知道一些人专门做婚庆的,介绍香港男性结婚,只要公证一下你就是「单非」(孩子一方监护人非香港户籍),可以在香港私立医院生孩子,费用可能贵一点,结婚七八万,生孩子十多万,不过肯定比你回内地强”,她继续补充,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假结婚,她之前几个亲戚也靠这种方式拿到了香港户籍。
“前提是你得和老公先离婚,找到的港男也多是些缺钱的大叔,而且被查到可能会有法律风险”小王还热心表示需要的话给我推荐熟人。我听过之后倒吸一口凉气,早听过福建人“全球落户”闻名,没想到无所不用其极。猛然间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故事,讲述全球赴美生子的产妇们辛苦跋涉在墨西哥边境,被警察追击导致早产,意志模糊生死一线时仍手摸着国境线,孩子坠地时终于成了“美宝”。
我爱孩子,倒也不至于铤而走险,谢过狗头军师的好意后我不情不愿地接受了现实。仅仅两个礼拜之后,我便庆幸自己没有去成香港,不然孩子生命也会有危险。
与自己和解
一月一次的惯例产检到了后期变成了两周一次,拍摄B超中医生感慨了一句“好像有个孩子不长了”。我心咯噔一声,有了不好的预感。找了专家一看果然是,上次还体量相当的两个孩子现在已经有了明显差异,体重从40g差成了400g,医生告诉我,同卵双胞胎使用同个胎盘,很容易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也就是双胎营养分布不均所以抢营养,一个营养过剩,一个营养不良,导致两个孩子都生不下来。
医院安排了我紧急住院保胎,每天听胎心测血压,一有不对紧急剖腹。当时孕程才7个多月,孩子生下来也是安排住保温箱,不知道要养多久才能顺利出院。我后面庆幸,幸亏是在老家,人手充裕,医院也有认识的人,能多给些关照。若是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公立医院怕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私立医院的费用也不敢想象。加上舟车劳顿,孩子能不能保住还两说,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我做的一切都没了意义。
如此住了十多天,每天提心吊胆地祈祷,一直听到医生说体征平稳可以出院时,我才松了口气。在医院里心惊胆战地待着了那么多天,我才领悟到,在生命面前一纸身份实在不值一提。每天听着胎心在跳,我想孩子们也是在告诉我,是因为我好而选择我当妈妈,而不是因为我能筹谋到多少年以后。
回家谨小慎微养了一个多月,终于撑到了37周,去医院的那天正好是农历七夕节。我被推进了手术室,麻药使我意识模糊,我脑海中闪过了很多片段,我想起了和老公第一次相遇时的样子,想起了婚礼上爸爸牵着我手送我进礼厅的样子,也想起了小时候一家人在槐树下吃饭聊天说笑的样子……
我想着哪怕现在我死了也没关系,一墙之隔的手术室外面,站着的都是我最爱的人,只要他们好一切都没什么。我猛然发现,功利性的教育让我忘记人生本就是一场旅途,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我并没有纠结父母给过我什么,也没有回味自己的苦难,脑子里走马灯地回现着那些被爱的瞬间,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或许这就是我来世的意义。
随着一阵强有力的按压,很快,我的思绪被一声啼哭打破。声音那样小,那样脆弱,孩子就在血水浩荡中顺利降临了。7分钟后,另一个孩子也出生了,从啼哭判断非常健康,助产士把两个孩子包裹好抱到我面前,看着他们小小的样子,不知不觉中我早已泪流满面。懵懂之下,我成为了母亲。
最后
我是后来才知道,自从政策开放后,内地中产蜂拥涌去香港,光今年优才获批的总量已经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身份证的换取预约已经排到了明年,也就是说,即便是我拿到了学生签证顺利入港,换不到身份,在香港生了孩子也拿不到户籍。而就算拿到身份,当这一茬孩子长到该高考的年纪,DSE估计早已水涨船高没有了足够多的优势。忙来忙去空忙了一场,很难说这些结果是否背离了初心。
与复杂情绪和解后,我现在把目光投向了博士,等明年孩子周岁我就申请国内社会学博士。希望将来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带两个孩子落户回到我们省,获取一些教育上微薄的优势(我们本地一些高校引进人才可以安排子女入学、解决配偶工作等)。虽然我知道这也是一条能被看见的更卷的道路。而身为父母能做什么呢?我们能选择的,无非是想有更多选择的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