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儿童精神科爆满现象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开学到底有无关系
2023-10-27 11:31:00开学一个月,各方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又升温!近几天,#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的话题上了热搜。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开学到底有无关系?自己的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儿童心理疾病,开学是诱因?
山东省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专职心理老师陈曦表示,根据自己近几年在学校从事儿童心理健康工作情况来看,孩子在寒暑假期结束返校后有一定心理落差和适应期很正常,但并未遇到因此导致心理健康甚至精神类疾病的事情。在分析一些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时,一般原因也都比较复杂。
谈及近期儿童精神科爆满现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副组长何凡认为,开学带来的压力是诱因之一,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她表示,寒暑假期间医院儿童精神科病房紧张情况稍有缓解,开学后紧张程度恢复如常,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开学一个月左右门诊儿童患者数量也略高于假期。
何凡分析说,青少年儿童在假期中一般相对舒适,学业、人际关系等带来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孩子心理问题相关症状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让家长误以为孩子“没问题”或者“好了”,但实则不然。
开学等压力一来,孩子的症状会再次出现甚至加重。因此,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才能让孩子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减少对学业等社会功能的影响。
陈曦也认为,假期作息的松弛随意与开学后的紧凑有序存在反差,一般会给学生带来一段明显的“调整期”。日常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会对学业有一定焦虑情绪,个别学生会对人际关系处理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刚刚幼升小、小升初的孩子,生活学习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这一切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情绪方面的影响。
但陈曦强调,大多数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帮助下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即便有短时间或几天的情绪变化,也可以很快恢复,这都是正常情况。
“我儿时常挨打,
现在孩子为啥打不得?”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我儿时常挨打,现在孩子为啥打不得?”——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有意无意的忽视,是原因之一。
陈曦说,有些家长称自己自幼挨打、父母不管,如今依然发展得很好很成功。比如即便上学不多、学历不高,但生意做得很好,很有经济实力,因此便认为孩子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遇事简单粗暴解决,甚至不自觉地在打骂孩子过程中发泄情绪。加之这些父母平时对孩子陪伴和关注过少,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导致小问题积攒成大问题。
还有些家长过度“完美主义”,将自身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陈曦指出,很多时候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与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家庭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这些都是导致近几年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出问题、罹患精神类疾病增多的重要原因。
少年儿童心理和精神疾病在临床上有哪些类型,又该如何分辨?
何凡表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精神类疾病更多集中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方面,临床表现有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如语言发育落后、交流障碍、活动过度等。一些学龄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学龄前未能被及时识别,入学后一些症状也会凸显出来;另外,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抽动症状等也较为多见。12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情绪行为问题更加突出,如焦虑、抑郁、易激惹、冲动等。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疾病类型与成人愈发接近。
据何凡介绍,儿童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早发现、早治疗,足够重视是关键。
了解孩子
从准备成为家长那刻起
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增进健康福祉。
此前,从2021年起,我国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就设置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试点项目,明确将完善教育系统的心理服务网络,将各阶段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作为重点,指导试点地区探索完善心理健康体系。截至目前,试点地区96%的村和社区,100%的高校和近95%的中小学均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
作为一名小学心理辅导室的专职心理老师,陈曦表示,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关键是,一线老师要懂心理健康,按照校领导统一部署和知名院校专业儿童心理学教授达成合作,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开设家长课堂,定期为家长们提供专题讲座、辅导,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陈曦还认为,大家从准备成为“家长”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孩子,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灯塔。尽管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课题,但“只要我们想,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因为明天的你一定比今天更了解孩子,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让养育子女更多处在科学状态中。”
从医学角度来看,何凡认为,呵护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是重视。家长要像重视孩子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重视了以后自然会更多地去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避免过度保护、过度控制等不良养育方式。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不要视而不见,也不要过度焦虑,而应积极寻求专业支持;
第二是有效陪伴和沟通。家长不仅要“养”孩子,还要“伴”孩子。每天抽出至少半个小时和孩子有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关注孩子是否遇到困难等,并及时有效引导;
第三是建立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情感链接。当孩子提出自己的困难和问题时,要站在其角度与之共情、链接,并提供有效支持,而不是简单地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