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事件 今日热点

中国平安否认收购碧桂园 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2023-11-08 17:48:10

中国平安否认收购碧桂园 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11月8日下午,路透社发布的一篇关于“中国监管机构要求平安保险集团控股碧桂园”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受此消息影响,中国平安A股、港股股价双双跳水,其中,中国平安港股一度跌超5%。而碧桂园港股尾盘则直线拉升,一度涨超16%,截至收盘涨幅为12.16%。

中国平安此后对外回应称,公司注意到路透社发布的一篇有关本公司被有关政府部门/机构要求收购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并承继其债务的新闻报道。公司严正声明,该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公司从未收到任何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的相关要求。

中国平安还表示,在收到相关问讯时,已书面向路透社作出澄清,但路透社仍执意发布相关的不实报道,中国平安对此深表遗憾。

对于被收购的市场传闻,碧桂园方面截至发稿还未有回应。

在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期,中国平安曾入股过数家地产公司,其中就包括碧桂园。

2015年4月,中国平安以63亿港元收购碧桂园9.9%的股份,每股收购价为2.816港元,成为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此后,碧桂园与中国平安在土地投资、营销、金融及社区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

但在地产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后,中国平安开始不断减持地产股。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平安仍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但持股比例已下降至5.37%。

中国平安是在碧桂园股价位于16港元/股的高点时开始减持,到今年8月持股比例已低于5%。仅从股权投资角度而言,中国平安投资碧桂园还有浮盈。

今年8月10日,碧桂园发布“盈利警告内幕消息公告”,称预计2023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将介乎450亿-550亿之间。

次日(8月11日),据港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平安资产管理在场内出售碧桂园1409.4万股,每股平均价0.98港元,套现1381.21万港元,完成交易后,平安资产管理持有的碧桂园股权由5.04%降至4.99%。

随后中国平安及其下属公司又继续减持了碧桂园股份。

据21财经报道,中国平安透露,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平安已不再持有碧桂园的股份。

市场传出中国平安要收购碧桂园并承接其债务,与碧桂园自下半年以来遇到的流动性危机相关。

今年10月10日,碧桂园公开宣布将寻求境外债务整体解决方案,碧桂园在公告中透露,未支付某债务项下本金金额为4.7亿港元的到期款项。

对于境外债务问题,碧桂园称,公司已启动境外债务重组,聘请中金公司和华利安诺基(中国)担任财务顾问,协助评估公司的资本结构及流动性状况,并制定整体的解决方案。

10月17日,“碧桂园N20250917”票息在宽限了30天后,也到了最后兑付期,但有投资人表示,到期当天仍未收到“碧桂园6.15% N20250917”的票息。

目前,碧桂园存续的公开美元债共有15支,存续规模93亿美元,今年内没有美元债本金到期,其中一年内到期规模有15.5亿美元。

从今年8月份开始,碧桂园已经先后完成了9笔境内公司债券的展期,涉及到的本金共计约147亿元。

在境内和境外债务相继公开进行重组后,碧桂园的销售状况并无明显改善。

10月中旬,碧桂园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数据,今年1-9月,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约1549.8亿元,同比下降43.9%,较2021年同比下降65.4%。

其中,9月单月实现权益销售金额约61.7亿元,连续第六个月环比下降,同比下降80.7%,较2021年下降了86.5%。

碧桂园对此表示,在行业销售环境未明显得到改善的形势下,公司面临资产处置出售的重大不确定性,预计碧桂园的流动性在中短期内仍将持续紧张。

从城市布局来看,上半年在碧桂园布局的城市中,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仅分别占3%和28%,三线城市则占比69%之多。

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之际,一二线高能级城市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大部分优质房企也都将布局调整至此;而低能级城市目前面临需求透支、仍面临去化压力,将重心放在低线城市也意味着碧桂园未来还将面临风险。

在面临债务危机后,碧桂园开始把重心放在保正常运营和保交付方面。

据碧桂园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今年已累计交付约46万套,累计交付面积约5506万平方米。交付项目涉及31个省,237个城市,部分项目实现提前交付。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