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怎么办
2023-12-19 17:10:15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于12月18日发生6.2级地震后,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给临夏回族自治州提前12秒预警、黄南藏族自治州提前22秒预警,给甘南藏族自治州提前25秒预警,给兰州市提前29秒预警。此外,陕西、四川、重庆等多地居民亦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推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经过数年的建设后,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为主力的中国地震预警队伍,已日渐成熟,“民间队”与“国家队”配合良好,且技术能力居全球领先。而普通公众在历经数次地震后,对地震预警工具的运用能力亦趋合理化,专业机构如高铁车站、学校、化工厂等的地震预警设备“渗透率”逐步提升。
12月19日,四川大学教授、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应用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对目前的地震预警策略,以及本次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救灾情况进行回复。
王暾表示,本次预警触发手机、电视的范围较广,这是由于预警震级大于等于6.5级时,预警系统将自动扩大预警范围,而此次地震预警震级正好6.5级。进一步讲,震级在6.5级以上时,有震级“饱和”现象(即地震能量增加,震级未增加),导致预警震级可能偏小。为了抑制这种现象,就优化预警策略。
事实上,在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便开始着手调整系统响应策略。“我记得芦山地震的预警级别是6.4级,预警震级偏小,可能会影响公众的避险策略。”王暾说。于是在2017年九寨沟7级地震,以及2022年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其地震预警的策略都在不断优化,确保尽可能让民众收到预警。
王暾表示,地震发生后,不仅普通民众收到预警信息,也同步为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等同步提供预警信息。“在救援过程中,我们也向很多救援队伍提供了预警信息,以指导救援人员在余震发生时合理避险。”王暾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中国地震局官网查询获悉,本次地震为2023年我国发生在陆地的最大震级地震,且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2793米,受高海拔、高寒(气温低至零下14℃)因素叠加影响,将增加此次地震的救援难度。
王暾认为,近几年中国的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在持续提升。“有几个好的信号。”他表示,第一是我国建筑抗震能力在不断提升,无论对城市或农村的建筑都进行了规范性要求;第二是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强化了多致灾因子的应急演练,其中包括冬季即低温环境下、汛期即地震叠加洪水的情况下的应急演练等,因此本次地震后的各方救援力量速度快,救灾机制已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