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
2024-01-25 21:26:36继甲流之后,乙流又受到公众关注。近日,话题#孩子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冲上热搜。在社交媒体上,有患者表示,“乙流是王中王,全身疼到骨头缝里都疼”。还有患者表示,乙流一晚上就能高烧。
国家流感中心1月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2023年12月25日-12月31)显示,此前占据传播优势的甲流H3N2毒株比例大幅下降,但乙流毒株占比出现了大幅的上升,南方的乙型流感占比为26.4%,北方的监测数据则高达47.3%。
多位专家表示,乙型流感通常以小规模或散发为主,因此乙型流感占比上升不必过于担忧。
乙流患者增加
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赵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确诊甲流的患儿占比从30%回落到20%,但乙流有明显上升趋势,从原本的2%上升到了15%,“很多小朋友前脚甲流刚好,后脚就感染了乙流”。
据中新网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医师李冉介绍,近期甲流病人相对比前段时间有所回落,而乙流有轻度上升。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1月4日,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牛波也表示,“近期,医院就诊的患儿中,主要是腺病毒、乙流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乙流感染的患儿确有增加。”
乙流和甲流啥区别?“甲流乙流很难从症状上区分,和普通流感症状相似,只是体温会比普通感冒高,一般会超过39℃,并伴有肌肉酸痛、头晕、腹泻和呕吐等症状,但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一般乙型流感发病比较急,病人常会出现怕冷、发热、体温迅速升高等症状,若要对症处理,无改善或加重,需要立即带孩子到正规的医疗场所就诊。”牛波表示,随着各个学校开始放寒假,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减轻。建议孩子们放假后一段时间内,少去聚集的场所,家里也要注意开窗通风、勤洗手,一旦有人感染,要做好隔离。
刚得过甲流,还会感染乙流吗?牛波表示,一个月以内重复感染两种病毒的概率很小,三个月内感染过甲流的人有再次感染乙流的可能。
为什么感染后会骨头疼?
其实不管是此前新冠,还是甲流、乙流都有些人出现骨头疼。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桦曾在有来医生刊文解释,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可出现全身酸痛、乏力等。当致病菌进入机体后会破坏免疫力,同时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环素等,炎症介质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当作用于骨头时,会导致患者出现骨头疼的情况。此外,致病菌可引起骨骼肌痉挛、收缩,如果刺激到周围中枢神经,部分患者也会出现骨头疼的情况,因此会骨头疼。
医生:出现暴发概率低
据中新网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提到,“相对来说,甲流更容易引起流感病例高发,传播速度也更快,乙流出现暴发概率低,传播也相对慢。”虽然乙流症状上比甲流稍微轻一些,但儿童乙流更容易有呕吐腹泻的消化道症状,治疗方式也是一样的。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赵雷表示:“乙型流感以人传人为主,传染性要弱于甲流,随着乙型流感占比不断上升,可能会形成优势传播的情况,并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一般当达到感染高峰后,感染数量会开始逐渐下降。”
“甲流和乙流的症状差别不大,很难根据临床表现去鉴别,还是需要配合检验来诊断。一些家长担心医院检测的时间比较久,就在家自行帮孩子检测,但部分家长标本采集的过程是不规范的,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从而耽误了治疗。”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部副主任赵伟介绍,甲流和乙流有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还是建议带孩子来医院检查,结合血常规进行诊断。
同时,医生特别提醒,乙流由病毒引致,我们平常用的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药,对乙流是没用的,所以不建议大家一发烧就擅自用抗生素。
医生告诫:
感染乙流后2件事不要拖!
如果不慎感染乙流后,应该怎么办?多位医生提醒:感染乙流后,有2件事不要拖!
1. 尽早服抗流感药,不要拖
胡洋医生提醒,乙流和甲流在治疗上二者没有区别,主要是用抗流感药物,可以缩短病程。服药需尽早,服药晚了要么就自己好了,要么转成重症,疗效就大大降低了。
李冉提醒,对于有肺部基础病,或者有免疫缺陷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的患者、孕妇、包括透析的患者等人群,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④
2. 一定要及时休息,不要拖
2023年12月,浙江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一位14岁的乙流患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把支原体肺炎、甲流、乙流都“轮了一遍”。医生表示,短期内重复感染支原体、甲流、乙流与免疫力低、没有恢复休息好有关。
“一般短期内重复感染跟这段时间呼吸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近期我们接诊的重复感染的患者中,很多都是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本身比较劳累,免疫功能下降,病情就容易反复。”1月7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金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还有的孩子生病后没有好好休息,很快投入到学习状态,此时免疫力还没有恢复,也容易出现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