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元代如何过中秋节
2024-04-08 20:47:32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三百六十五里路,那么中秋节就是最重要的驿站。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和家人团圆吃月饼的日子,赏月也是其中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各朝各代中秋风俗不同,那么元代中秋节的习俗是怎样的呢?元代如何过中秋节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奇闻事件小编的介绍吧。
中秋节
元代中秋节的习俗
这些元代散曲中所透露的中秋习俗及其抒情格调与宋代是很接近的。
元代中秋时,人们也讲究品尝各种时令瓜果。元顺帝时熊梦祥编纂的《析津志》是一部记述大都(北京)风俗的志书,其中记载,中秋节时大都上市的果品有瓜果、香水梨、银丝枣、大小枣、栗、御黄子、频婆(苹果)、柰子、红果子、松子、榛子等。
元代皇宫内也隆重地过中秋节。蒙古族皇室每年四月份就离开大都到上都[4]避暑,过了中秋节才返回大都。在上都过中秋节,元代皇室内要举行洒马奶酒的祭典,皇族、百官在宫廷内举行大型聚会,尽情宴饮。据《析津志》记载,元顺帝时,皇帝每到中秋节都要到上都北城墙上的穆清阁举行宴会,观景赏乐。这是上都城内最高的建筑物,在此临风把酒,身边月色如水,轻歌曼舞,环珮叮当,如在九霄之上,故此时此景被誉为“天下第一胜景”。皇宫内还举行斗鹌鹑等活动,有元宫词为证:“金风苑树日光晨,内侍鹰坊出入频。遇着中秋时节近,剪绒花 斗鹌鹑。”留守大都的朝廷官员也举行宴饮等节庆活动,并“巡山”“巡仓”,准备物品,为皇室南返做准备。
饶有兴味的是,在元代,中秋习俗不仅被写入诗词,还被写入戏剧里,成为爱情故事的背景或情节要素。
吴昌龄的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写的是书生陈世英与桂花仙子在中秋之夜偶遇相恋的故事。在剧中,桂花仙子是来自月宫的仙女,是根据民间传说中的桂花女神创作出来的形象。桂花本是中秋节的节令物品。传说月宫之上的那团像是树的黑影就是桂树,民间有吴刚伐桂的传说,也有对桂花仙子的崇奉。可知这个故事就是在中秋节俗和传说的基础上改编来的。
该剧分为四折。第一折开场说到,中秋这天,洛阳陈太守的侄子陈世英要进京赶考,路过洛阳,来到陈家。晚上,按照中秋节俗,陈太守与侄子在后花园饮酒玩月。席散之后,陈世英独自面对大好月色,不禁生出寂寞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