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事件 奇闻异事

我们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人们能做些什么来应对极端天气

2023-08-07 13:02:17

贾绍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水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际水资源学会会士,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水资源综合管理、流域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们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人们能做些什么来应对极端天气

7月29日20时—8月2日7时,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本次降雨过程极值已显著超过北京地区记录到的降雨极值,降雨量在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降雨?此次暴雨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未来极端天气将更为频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针对上述问题,本报记者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进行了专访。

我们面临的下一个考验是如何将这些水顺利送入大海。首先要小心堤坝的稳固性,这时要做好救灾工作,提前将蓄滞洪区的居民安全转移出来,并力所能及把财产迁移出来,减少居民的损失。洪水进入天津入海河段后,河流坡降平缓,流速比较慢,要警惕河道泥沙淤积问题,合理调节闸坝开合,减少河道淤积,维持河道的行洪能力。

中国环境报:华北、黄淮等地最近经历了一场极端强降雨过程。本轮北京降雨时长和雨量均超“7·21”,为何此次降雨量如此之大?

贾绍凤:这次的暴雨主要是由我国季风气候背景和台风“杜苏芮”“卡努”登陆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宏观来讲,我国季风气候背景决定了“七上八下”是我国北方地区集中降雨期。每到七八月份,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在华北一带与西北来的冷空气交汇,形成大量降水。华北地区历史上三分之二的大暴雨发生在这一时段。

这次华北暴雨过程同时受到了台风的影响。虽然台风登陆后不断减弱,强度已经减弱为热带低气压,但它仍是巨大的能量输送系统和水汽输送系统,给华北带来了大量水汽。

台风的威力主要是由太平洋的热量决定的。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太平洋温度比较高,太平洋的热量比往常更多,所以形成了这次威力巨大的“杜苏芮”,是仅次于2016年“莫兰蒂”之后影响最严重的台风。“杜苏芮”之后,“卡努”对这次降水也有不小的影响,“卡努”外围的逆时针环流增强了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南部东风气流,把更多的水汽从太平洋向西输送,受地形地势阻隔,水汽被输送到燕山和太行山相交的地方停下,也就是北京西郊一带,这就造成了北京西南地区特大暴雨天气。

中国环境报:此次暴雨还将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贾绍凤:受暴雨影响,北京门头沟区山洪暴发,海河流域的几条河,如永定河、大清河等已经出现洪峰;部分地势低洼地区还出现了城市内涝等问题。

我们面临的下一个考验是如何将这些水顺利送入大海。华北之前号称“有河皆干”,很多年河道干涸,更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洪水,堤坝可能存在隐患。所以首先要小心堤坝的稳固性。我们看到,目前多年没有使用的蓄滞洪区已经在启用,通过泄洪减轻部分堤坝的压力。这时要做好救灾工作,提前将蓄滞洪区的居民安全转移出来,并力所能及把财产迁移出来,减少居民的损失。洪水进入天津入海河段后,河流坡降平缓,流速比较慢,要警惕河道泥沙淤积问题,合理调节闸坝开合,减少河道淤积,维持河道的行洪能力。

此外,要尽快进行清淤、清污、消杀等工作。随着洪水冲刷、山体滑坡等,会有大量的垃圾、枯枝、动物尸体被冲下来,洪水会影响流域水质;由于河湖与地下水相互连通,还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要做好消杀工作,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受洪水影响,企业的废水池、尾矿库面临被冲垮的风险,企业要建设好防洪设施,降低风险。要加强对河流断面水质变化的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应急工作,避免水污染事件发生。

中国环境报:如果台风再次来袭,北方地区是否还会有大暴雨天气?

贾绍凤:台风的能级、路径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台风往往在华东地区登陆,到了北方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判断是否还会出现大暴雨,不仅要看台风,还要看基本的天气形势,如西北风、东南风的态势等。只有在这些条件适合的基础上,才会下大暴雨;如果再加上台风的作用,降雨会更多。因为下大暴雨是消耗能量的过程,此次大暴雨把大量能量消耗掉了,估计在京津冀地区应该不会再出现与此次暴雨同样级别的大暴雨了。

但是,北方地区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因为这次暴雨过后,地面吸水能力已经饱和,再下雨都将成为产流。再降雨,即使雨量不大,仍有可能形成洪涝灾害。北方地区依然要提前做好应急防范准备。

我国是季风气候,太平洋来的东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冷气流相遇,就会形成降雨。现在普遍认为,在我国原来季风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这种气象的极端性,有可能涝的地方更涝,旱的地方更旱。所以未来极端天气会更多。

中国环境报:此前,应急管理部曾介绍今年主汛期形势为极端天气偏多、洪涝干旱并重,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贾绍凤:这种现象是我国季风气候特点叠加气候变化作用形成的。

我国是季风气候,太平洋来的东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冷气流相遇,就会形成降雨。南北季风作用的强度,决定雨带的移动、位置和持续时间。雨带移动到哪里,哪里就会降雨,其他地方就会干旱,因此经常会出现南旱北涝或南涝北旱这种洪涝干旱并存的情况,也会出现一地旱涝急转的情况。

现在普遍认为,在我国原来季风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这种气象的极端性,有可能涝的地方更涝,旱的地方更旱。所以未来极端天气会更多。

中国环境报:未来极端天气更为频发,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暴雨天气带来的灾害?

贾绍凤:从长期来说,首先,我们必须把影响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最核心的推动因素,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尽可能减少碳排放。

第二,在做中长期规划时,提前做好洪水风险的评估。暴雨和洪水都是自然现象,人类不可能消灭暴雨和洪水,必须给洪水以出路人们才能有生路。我们看到,河北涿州有物流中心被淹、小区被洪水围困,很可能存在房屋建在了不宜建房或者防范措施不充分的洼地的问题。我们要吸取教训,做好洪涝风险评估,尽可能地避免危险发生,在修建房屋、道路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时,要提前避开洪水路径。

第三,做好天气预报。我个人观察,现在预报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提前几天就能预报特大暴雨,并且不断更新雨量最强范围、核心区等。要继续做好预报,给提前防范留出时间。

第四,加强教育培训。此次暴雨预警虽然提前发布,但不少人并未高度重视,依然外出,甚至涉水过河。要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公众安全意识,让更多公众认识到暴雨可能带来的生命财产威胁,让更多人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如何做好应急处置。

第五,细化应急演练。目前,防洪应急演练还不够具体。我们看到,受暴雨影响,不少车辆被淹甚至被洪水冲走。为公众提供安全的停车场所需要政府统筹规划。未来面对极端天气,政府要提前谋划,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

第六,提前预防洪水带来的环境风险。洪水携带的污染物一旦进入河湖、近海,可能带来水体的富营养化,治理起来更为困难。要做好预防,比如,减少河道垃圾、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减轻面源污染等,从源头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

中国环境报:对于北方地区来说,水资源非常宝贵,如何把暴雨带来的水资源保留下来,更好地利用?

贾绍凤:一是做好流域的水源涵养,要做好植被建设。

二是水利工程要有足够的调蓄能力。水库既有防洪作用,把洪水拦起来,又能在洪水过后,在缺水的季节慢慢利用宝贵的水资源。所以一个流域要有一定的调蓄系数。

三是建设海绵城市。虽然流域范围内城镇占地面积很小,但城市在某种程度上也起一定的作用。海绵城市主要的功能有三方面:一是确保小雨入渗到地下;二是把比较脏的初雨收集起来进行处理消毒;三是通过建设水塘、地下水池等设施,储存一部分城市生态用水,未来用于灌溉等。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