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中原为什么没有被胡人入侵
2023-08-28 13:13:05在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以外还是有很多外族的,而且胡人更是趁八王之乱灭掉了西晋王朝。为什么在三国时期胡人没有发动入侵呢?可能但是当时外族实力太弱,而且魏蜀吴一直也在打压外族,只不过这段历史被提及的很少。按照当时外族的实力来说还没办法抢夺中原这块蛋糕。八王之乱也是没有办法,各方势力都是最虚弱的时候才会被胡人趁虚而入。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先是董卓乱政,紧接着就是各路诸侯割据混战,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后来就是魏蜀吴三国的大战,可以说,汉末一百多年是一段纷争不断的乱世。
这个时候,为什么没有出现外族大面积的入侵?
奇怪的是,等到司马炎一统天下后,西晋王朝司马家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就被胡人趁虚而入,掀起华夏最黑暗的一段历史——“五胡乱华”,西晋王朝也被胡人所灭。
当初汉末群雄逐鹿中原,正值天下大乱之时,胡人为何没有趁虚南下?
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外族实力尚且不足。
汉末三国混战时期,外族的实力尚且不足,无论是人口,还是武器设备,都处于发展阶段。
在汉朝初期和中期,外族遭遇汉王朝严重打击,无论是匈奴、还是鲜卑族,基本是内部分裂,混乱不堪,没有形成统一的战斗力,羯人、羌人,氐人也比较分散,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武器方面,由于汉族与外族的融合还没有开始,外族缺乏重要的铁材,导致武器设备都很落后。
第二:对外族一直强硬,以及打击力度大
魏蜀吴三国虽然各自为政,之间也有大战,但是对待外族却是一直的强硬。
曹操北抗匈奴,孙权灭百越,刘备西抗羌戎,基本上算是统一战线,凡是想染指中原大地的外族,魏蜀吴三国都在不遗余力的打击。
汉末的张奂、公孙瓒、董卓等,曹操时期的田豫、牵招、梁习等,屡破乌桓、鲜卑等外族,对外战争中,少数民族在曹魏手中一直没有讨到便宜。除此之外,曹魏名将毌丘俭两次出兵讨伐高句丽,攻破丸都,几亡其国。
第三:曹魏和西晋初期势大,外族无人能敌
曹操统一北方后,就大力发展经济,对内屯田,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于此同时,对外意图消灭蜀汉和东吴。在经历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有作为的皇帝之后,曹魏的实力可以达到了巅峰。
曹魏曾多次派名将镇守北疆,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阻挡了胡人的南下和骚扰。到了司马氏夺权,司马家族亦也是人才辈出,哪怕是在西晋发生秦凉之变,鲜卑首领秃发树机发起声势浩大的反抗晋王朝的战争,最终还是被晋将马隆所败,旋即为叛徒所杀。
在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很有杀伤力。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统一六国为今后的度量衡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时他又是一名暴君,焚书坑儒这些事情是血淋淋的,还有兵马俑,被称为奇迹,但是当时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以前一贯认为兵马俑是陪葬品,但是现在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说起秦始皇兵马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这个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引来世界各国的游客前来观看。这不仅仅因为秦始皇兵马俑本身的庞大和神秘,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它是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陪葬品。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兵马俑坑以秦始皇兵马俑坑命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自此,兵马俑坑的盛名远扬世界,其作为秦始皇陵的附属也被定性下来。
但人们都说,历史是人人打扮的小姑娘,这看似既定的事实还真有学者提出异议,不管可信度有多少,让咱们暂且先来看看这几大原因:
一、 秦始皇的陪葬品不该这么鲜艳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兵马俑里面的人俑、车马俑等大都十分鲜艳,颜色多的可达十几种,即使是现在大多看起来已经呈现的是灰色,这也是历经千百年氧化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朝是一个崇尚黑色的国家,希望用黑色克周朝的“火”,如此鲜艳的兵马俑坑,未免与秦朝的特点有点不搭。
二、 车马俑违背了车同轨的规定
秦始皇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还因为他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其中就有一条规定是:车同轨。但是从秦始皇兵马俑坑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车同轨的特点,秦俑坑里出土的车辆车轨的宽度从一米到一米五不等,这就没有按照车同轨的规定来。
三、 一千五百米的距离不容忽视
据我们现在所知的秦始皇陵位置距离秦始皇兵马俑的距离足足有一千五百米,并且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地下通道等连接处,所以,如此远的距离也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秦始皇兵马俑的身世还真可以在历史学习中再搜罗线索,细细品味,毕竟,人类文明就是在相互质疑和讨论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