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事件 奇闻异事

沙漠上万棵治沙植物被越野车碾轧 车辆冲断围栏闯入

2023-10-10 11:10:54

沙漠上万棵治沙植物被越野车碾轧 车辆冲断围栏闯入

所有人都向往诗意的风景,但这一切都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共同维护。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十一长假期间,腾格里沙中大片用于治沙的植物被自驾游的越野车碾轧,引发关注。

10月7日,新京报记者从事发地位于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基地获悉,此次长假期间,确有基地造林区中大量用于治沙的花棒树被碾轧。目前,工作人员正在紧急修补被车冲断的围栏并补种植物,毁坏的面积及数量还在统计中。

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有关人员也对媒体表示,碾轧行为可能违反了《森林法》相关规定,目前当地林草局正在积极跟进调查,核实具体情况。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沙漠化防治一直是腾格里沙漠周边县市的重要课题。

2017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在阿拉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生态治理区进行了百万森林计划——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林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已有超过80万人次捐款。而本次被碾轧的花棒树正是该项目的重要植物之一,用于营造沙漠锁边灌木林,阻止腾格里沙漠的扩张和侵蚀。

从网传图片可以看到,沙漠中出现车辆行驶的痕迹,有绿植被车辆碾轧倒伏在沙漠中。这些看似稀疏的花棒树非常宝贵,一般需经过三年的精心管护,才能保证它的存活率,已足见治沙之难。而花棒树被碾轧后的存活概率也很低,只能补植。

可见,越野车并不是碾轧了几株植物那么简单,而是事实上对沙漠化防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更增加了治沙的难度。这也是这些稀稀疏疏、倒伏于沙面的植物,看着如此让人心痛的原因。

之所以遭碾轧,据工作人员分析,可能是为了“抄近路”。事实上,基地边上就有一条柏油路,但就是挡不住一些人,为了少走两步路,以如此轻飘的原因,对着这些珍贵的植物踩下油门。如调查核实该行为确已违法,当事人被依法追责也是咎由自取。

但与此同时,该事件也暴露了野外植被保护的难题。这些植物往往分布在远离城镇的地方,甚至是无人区,它们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却非常容易遭受破坏,追责也困难重重。

比如,新闻里的生态公益基地,四周都被铁丝护栏围住、不允许车辆进入,但由于事发现场附近并没有监控,要想找到强行闯入的车辆也很困难。因此,该事件很有可能面临追责困境。

而近些年,类似事件也并非个例。此前的一些事件之所以被发现、当事人被处罚,是因为恰好被拍到了视频,甚至是因为当事人自己发视频出来“炫耀”。可以想象,在镜头之外的广大区域,类似的事情还有多少,追责又是多么困难。

这同时也是因为野外自驾游越来越流行,但一些人的生态意识却未跟上,对野外自然生态缺乏了解也缺乏敬畏,对自身行为的危害不以为然,加之没有足够的监督措施,所以很容易放纵自身的行为。

客观来看,由于沙漠面积广且不宜人居,像城市空间一样配备密集的监控设备并不现实,也很难面面俱到。因此,生态保护相当程度得依赖游客的自觉,而这时候人们有没有足够的素质和认知就格外重要。

《防沙治沙法》就曾规定: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沙治沙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沙治沙意识,提高公民防沙治沙的能力。

尤其在自驾游十分流行、生态破坏行为多发的今天,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沙治沙认知,已经成为一种当务之急,也应当成为相关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

所以,相关部门不妨常态化借用各种多元化的信息形态,让生态理念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背景板。景区、生态保护区,也应当因地制宜地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沙治沙的知识。

比如,在游客进入生态脆弱地区的同时,就应当各种形式进行充足、明确的危险行为预警,告知哪些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并会带来何种后果,通过更加密集的信息传递,让防沙治沙理念入脑入心,也能知晓并体谅防沙治沙之难。

人们应当明白的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并不代表可以“无拘无束”,尤其是那些生态脆弱的地方,自己的任性而为可能造成巨大的破坏。所有人都向往诗意的风景,但这一切都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共同维护。那些任性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还需尽早收敛。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