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事件 节日风俗

唐代中秋的出现是什么时候 唐代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2024-04-08 17:50:23

我们认识中秋节,可以从不同朝代来了解,中秋节历经多朝多代,肯定经历过不少变化,传到现代的风俗都是最精华的部分。那么,唐代中秋的出现是怎样的呢?唐代的中秋节有多重要呢?想了解唐代中秋节的习俗,就来瞧瞧奇闻事件小编的介绍吧。

唐代中秋的出现是什么时候 唐代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

唐代中秋的出现

月亮崇拜、月亮神话与中秋祭祀的习俗在周代以前就产生了,仅凭这些因素并没有正式形成中秋节。在汉代,月亮崇拜基本为皇家垄断,从此以后直到唐朝,极少见到普通民众拜月的记载,也没有见到关于中秋的记载。到了唐朝,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骤然出现很多。

《全唐诗》中,八月十五赏月诗共一百一十一首,出自六十五位诗人之手。它们在题目中标出“八月十五”或“中秋”所作,或在正文诗句中写出这一时间。如李峤《中秋月二首》、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甫《八月十五夜月》、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观月》、张祜《中秋月》、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曹松《中秋对月》等。从诗题看,当时“中秋”一词已被人们普遍使用。唐朝以前,该词就已有人使用了。《周礼·春官》中有:“中秋夜迎寒,亦如之。”[2]其中“中秋”指秋季的中间一个月,即农历八月,这与后来的“中秋”特指八月十五还有差异。唐诗中的“中秋”则特指农历八月十五。唐朝诗人欧阳詹(755—800)还专门解释了“中秋”这个词的含义。他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王建(765—830)《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说: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句,意思是今夜月色很好,人人都在望月,点出八月十五日赏月是人人所做之事。白居易咏中秋诗尤多,诗题中标出“八月十五”或“中秋”字样的就有七首,如《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写的是中秋月夜与友人聚会赏月之事。晚唐诗人殷文圭作《八月十五夜》,写中秋之夜独身在外的乡愁,开头两句为“万里无云境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其中“最团圆”即指月圆人团圆,是此时已有亲人团聚赏月习俗的一处例证。从一些诗句的描述,可以断定八月十五赏月从初唐开始已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的习俗。

除了诗歌以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关于唐代中秋习俗的记载。五代王仁裕的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后经禄山之兵,不复置焉,惟有基址而已。”从上下文看,这是发生在天宝十四年(755)的事。笔记小说不是信史,上述故事有可能是民间传说。但即使是民间传说,至少也说明在五代之前有了中秋赏月之俗,如此民众才能编出唐玄宗于八月十五的夜晚与杨贵妃一同赏月又要建望月台的故事。晚唐卢肇的《唐逸史》也记载唐玄宗喜爱中秋玩月的事:“开元中,中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